第(2/3)页 在短暂的尝试迁移过却没有效果后,一些准备不太充分的小部落已经濒临灭绝。 这也是时代浪潮下的常态,沉迷于过去荣光而不加改变的那一批总是最先被淘汰的。 大部落的抗压能力显然要更强一些,但人口数量下降,资源紧张却也逐渐成为常态。 很快夜晚和清晨的温度已经下降到不能出去采集和狩猎,冻死的威胁迫使原始人类们只能围拢在部落中的火堆前取暖,很快的取暖的时间开始被更多的挤占,到后来只有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才有两三个小时出去捕猎。 但在这时,这一次寒灾带来的隐性好处也开始显现。 语言已经足够丰富的原始人类们被寒灾强制停止了活动似的围拢在火堆旁,他们停下了习惯的狩猎与采集活动,大脑运转的时间却开始增加。 他们对于词汇的积累在几万年来已经足够达到质变的程度,现在所有人都被停止了大部分时间的活动,放飞思维就成了唯一所能做的事情。 就好像地球上每一次现实实体经济的大衰落,同时便会伴随着娱乐以及文化事业的大兴盛。 原始时代的第一次思潮应运时代而生。 秦言在旁从头到尾见证了他们思想雏形的出现,先是大量形容词与多种词汇的补充,紧接着便是词汇之间的概念联系被打通。 就比如“首领”这个词汇不再是只指定部落中某个特定的人,而是被附带上了:分配食物,不能攻击,顺从等等一系列概念。 同时外面飘扬的雪花,也被他们附上了:危险,冷,没有食物等等概念。 外界的寒灾影响越来越严重,到后来甚至就连中午的日光和热量也已经抵达了危险的边界,大量的原始人类死在了出外寻找食物,温暖的毛皮和燃起火的薪柴的途中,到最后已经没什么人出去了。 但山洞内的思潮却仍然没有停止,词汇概念的打通为他们长久以来的依照本能运行的原始逻辑终于找到了表述的方式。 因为会死,所以需要繁衍;因为繁衍,所以需要食物;因为寒冷,所以没有食物。 因为,所以,提问,解答。 第(2/3)页